尹红卫 中国证券报

  精彩观点:

  长期来看,我国逐渐成熟和完备的指数和指数产品体系,与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转型的配置需求,存在较强的匹配性。

  指数化投资是基金组合投资专业化的必经之路。

  丰富、完备的指数基金体系有助于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买方投顾发展和转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这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通过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助力人民群众增加财产性收入,也是金融机构的使命和担当。目前,我国指数产品体系也在不断发展中。我国资本市场经过3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已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新阶段”。长期来看,我国逐渐成熟和完备的指数和指数产品体系,与证券公司财富管理向买方投顾转型的配置需求,存在较强的匹配性。这一供需关系的优化,有助于提升顾问服务的能力,促进居民财富的优化配置。这是证券公司财富管理转型的重要难题和历史使命。

  我国指数基金体系的历史布局

  自从2002年第一只指数基金成立之后,指数基金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发展中(见图1)。伴随着2018年之后债券等多种指数的全面发展,指数基金发展再次进入持续上升的通道中。2002年指数基金在我国问世至今,在2009年、2012年、2018-2020年和2022年经历过四波高峰,2018年之前的指数基金发展以股票指数基金为主,2018年之后的指数基金发展既有股票指数基金的“井喷”发展,也有债券指数基金后来居上的贡献。

图1 指数公募基金规模变化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

  我国现有指数基金体系的局限与不足

  场内基金在指数基金中体量远远不足,结构存在一定失衡。

  我国指数基金发展仍处于中早期阶段,主要体现在交易活跃的场内指数基金(ETF/LOF)占比仍然不高且很不平衡。假设我们把日均交易额满足1000万元以上且季度规模满2亿元的ETF和LOF定义为“活跃ETF/LOF”,在宽指/风格板块类、行业类、指数类和商品类指数基金中活跃ETF/LOF规模占比均达到60%以上,但港股和海外指数基金里的活跃ETF/LOF规模占比很小,仍然亟待加强(见表1)。

表1 国内指数基金类型分布和交易活跃度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

  注1:数据截至2023年3月31日

  注2:“活跃ETF\LOF”指的是月均日交易额不足1000万元且季度规模满2亿元的ETF和LOF基金

  商品类指数基金发行限制多,难以满足资产配置需要。

  从商品和A股的收益相关性(见图2)来看,多数时候二者相关性不超过40%,甚至不少时间为零相关和负相关性。相关性较弱的资产在组合里能够起到较好的自然对冲效果,从表1来看,商品基金目前剔除联接基金和多重份额之后,只有13只基金,主要包含对标黄金现货和白银期货的贵金属基金、对标原油相关指数的能源类基金和3只商品期货ETF。自从2019年底3家基金公司基于《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尝鲜”商品期货ETF之后,再未更进一步拓展商品基金名单。目前全市场缺少足够丰富的商品基金标的。

图2 股票和商品指数收益率的相关性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

  指数增强公募基金的发展不温不火,超额收益率稳定性较弱。

  当前只有7%-8%的指数基金规模来自指数增强型公募基金,且主要集中在股票指数策略,债券指数策略占比并不高。在表2中,我们针对公募指数增强型基金按基准筛选出57只指数增强基金,同时参考私募指增样本来源于三方托管及内部调研选择93只数据质量较好、业绩持续度较高的指数增强型私募基金进行对比跟踪。从表2可以看出,公募指数基金超额收益分布的差异度明显小于私募指数基金,但整体超额收益率也要明显弱于私募指数基金。因此,指数增强公募基金的超额收益率稳定性和盈利空间均比较弱。

表2 中证500指数增强基金的超额收益分布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朝阳永续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

  指数化投资是财富转型买方投顾的重要抓手

  我国指数基金的机构资金持仓占比稳步提高。

  从机构持有国内指数基金的比例来看(见图3),2014年之后机构资金在国内基金资金来源中占比显著升高。分策略类型来看,股票指数基金的机构资金占比在2007年之后经历了持续提高的过程,始终稳定高于普通股票型或混合型基金的机构资金占比;然而,债券指数基金并未体现出这一特征,机构持仓比率并未稳定高于普通债券基金,而且波动较大。可见当前指数化投资逐渐成为国内机构投资的主流方向,但投资结构差异较大,机构持仓比例仍不稳定。

图3不同类型指数基金机构持有占比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

  指数化投资是基金组合投资专业化的必经之路。

  指数基金在组合资产配置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截至2023年6月末,全市场共有441只公募FOF(基金中基金)产品,总存续规模为1786亿元。随着FOF基金的发展壮大,指数化投资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一方面,指数化投资契合FOF投资理念,强调分散化、长期持有。从公募FOF诞生伊始,指数化投资就是FOF基金不可或缺的投资手段,持有指数基金的FOF基金数量占比从2021年初的82%逐渐上升到2023年6月底的近90%,平均每只FOF基金重仓指数基金占所有重仓基金规模比例也从2021年初的8%上升50%达到2023年6月底的12%。

图4 FOF持仓指数基金平均比例和持有指数的FOF数量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

  另一方面,FOF基金底层指数产品类型覆盖日趋全面(见表3)。我们统计2021年以来各只FOF基金重仓指数基金的分布,以行业指数型基金居多,FOF前十大持仓基金中普遍持有行业类股票指数基金达到5%以上,而宽基或风格股票指数基金略少,仅为3-4%,债券类和商品类指数基金持仓在不同季度中往往仅占FOF持仓基金规模的1-2%,而持仓其余类型指数基金更少。

表3前十大持仓中该类基金的规模占比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

  基金投顾在指数化投资中有着独特之处。

  2019年证监会推出“基金投顾”牌照试点业务,允许试点机构受客户委托构建基金组合并对其进行日常管理,并强调“七分顾、三分投”。我们统计了来源于天天基金网和国联证券合作渠道共313个基金投顾策略相关业绩,并与来源于WIND数据库公开数据的309只公募FOF基金进行对比。两类基金组合策略在指数化投资方面存在如下较大的差异:

  从组合持仓基金丰富度来看(见图5):指数基金和QDII基金已经成为公募FOF的标准配置工具,去年年底以来,有80%的公募FOF配置了指数基金,34%的公募FOF配置了各种QDII基金。然而,这两类基金在基金投顾组合内配置的普遍程度要少很多,只有18%的基金投顾组合配置了指数基金,4%的基金投顾组合配置了QDII基金。从我们的调研访谈来看,多数基金投顾投研团队并非不理解指数基金和QDII基金的价值。但是,相比配置主动基金,投资指数基金需要更灵活、更频繁的轮动配置交易,这在换手效率更低的基金投顾业务中未免稍显奢侈。而QDII基金在代销系统内的申赎效率远远弱于非QDII基金,且QDII基金频频限购的现状也无助于基金投顾业务的稳定推广。因此,基础设施的发展阶段也在深远影响买方投顾配置指数基金的热情。

图5投资指数或QDII的基金投顾与公募FOF数量占比

数据来源:天天基金网、WIND数据库,国联证券整理,数据截至2022年9月30日。

  指数基金体系助力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买方投顾转型的方向

  未来,随着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和人口老龄化时代来临,居民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需求持续增长,我国金融市场已经具备成为超大规模金融市场的潜力。丰富、完备的指数基金体系有助于证券公司财富管理买方投顾发展和转型。从实践中,可以尝试两个方向。

  第一,进一步降低指数基金费率,特别是私募量化指数基金费率,减少买方投顾配置指数基金的摩擦成本。

  证监会在2023年7月8日公开提出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方案,管理费率高于1.2%、托管费率高于0.2%的公募基金已经统一压降费率。但是,从国外经验来看,指数基金低费率化是长期必然发生的趋势。特别是增强型指数基金当前费率仍然较高,私募量化指数基金费率仍然和主动选股基金无费率优势甚至更贵,这都有损客户长期持有后的收益和体验。未来进一步调降这两类指数基金费率迫在眉睫。

  第二,鼓励中国特色资本市场指数体系的发展,发展符合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规律的特色指数,为基金投顾进一步丰富指数配置工具。

  国外资本市场的指数基金已经充分SmartBeta化,我国指数基金体系也在经历这一阶段,但发展脉络不会完全依赖于国外指数基金发展方向,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坚定走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发展之路。目前,国内公募基金领域缺少丰富的投资海外市场QDII工具化策略、商品类指数基金和场外可申购REITs指数产品,导致居民难以在基金投顾端实现较为全面的资产配置。指数基金丰富的配置范围和较低的交易费率,也能够为客户带来更好的投资体验感。(作者:国联证券副总裁尹红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