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凯旋,广发证券建筑资深分析师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广发证券“投研+”投资者教育专栏(八)】

  一直以来,广发证券主动担起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发挥渠道和投研的业务优势,打造丰富的投教载体,引领投资者教育工作走在行业前列。随着全面注册制的实施,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新发展阶段,广发证券特在《中国证券报》开设投研+投教专栏,普及专业的投研框架,以理论+热点的方式,和广大投资者分享投研的逻辑及观点,让投资者掌握投资分析方法,更加前瞻、理性、公平地参与市场,聚力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

  尉凯旋,广发证券建筑资深分析师

  基建一直以来都是建筑行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拉手,过去几年,基建投资一直作为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节器使用,即经济压力较大的时候政府便选择自上而下的拉动基建投资的方式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压力较小的时候则相反。为什么选择基建投资作为宏观的逆周期调节器?作为GDP的三驾马车,消费和出口短期调节能力较弱,而投资主要由自上而下拉动,其调节效果较好。在投资里面,又包含了基建、房地产以及制造业等项,制造业投资同样较难在短期内产生较好的拉动效果,所以最终一般选择基建或者地产作为逆周期的调剂手段。但是随着地产下行压力的增加,基建在逆周期调节中的作用越来越强。

  研究基建投资,我们主要从内需、资金以及外需三个层面关注,每个时期具体影响因素不同,目前对于基建投资影响较大的主要为基建资金,即供给端的影响。下面我们便以今明两年为例看一下基建投资情况。

  从内需角度看:前三季度基建投资数据已披露,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1-9月广义基建同比增长8.64%,狭义基建同比增长6.20%。整体看,第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最高,第二季度、第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逐渐降低,这与后期订单转换放缓,实物工作量贡献减少相关。从细分领域看,电力投资增速一直维持高位,铁路投资增速在今年中后期有明显提升,但公建领域增速较慢,反映了外部的整体压力。从订单看,建筑央企目前订单整体企稳,下游需求相对稳定。

  从资金角度看:正如前面所说,从2018年开始,基建投资的资金一直是制约基建投资增速的核心原因,过去几年,专项债的发行相对缓解了基建资金的制约,在资金面对基建投资形成了一定补充,而且未来依旧是支撑基建投资的核心资金。但是随着基建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专项债的推动效果也越来越有限。根据新华社消息,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今年三季度基建投资增速下行,实物工作量转换放缓,我们判断主要也受基建资金制约,所以万亿国债的发行对基建资金形成了强有力的支撑,有望推动今年四季度以及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的提升,同时也有望缓解央企目前现在现金流压力较大的情况。

  从外需角度看: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召开以及未来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有望进一步合作,有助于未来海外相关订单的落地,过去几年国内建筑公司的海外业务明显收缩,而今年随着疫情政策放开以及一带一路推进,海外订单实现了快速增长,但是收入并未展现出来,这些都预计要在下半年才会陆续生效,结转为收入。外需对基建投资影响较小,但是也仍是大家必须要关注的部分。

  如果从目前阶段展望2024年基建投资:在实物工作量方面,转化速度较今年可能有所加快,从而贡献更多的基建投资增长。从资金端看,2024年与2023年变化较小,专项债仍然是主要推动力,专项国债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从表观数据上看,我们预计2024年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仍在5%以上,但是达到两位数增速较难,预计增速在6%-8%之间,略高于2023年增速。

  而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建筑央企占据了建筑企业的大部分,大家对于建筑行业的担忧主要在于行业增速的下滑导致对于头部公司稳定增长的担心以及该商业模式下公司现金流压力的增大,即资产质量的担心。在国企改革进程中,国资委不断优化中央企业经营指标体系,目前中央企业考核指标体系为“一利五率”,即利润总额、资产负债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净资产收益率和经营现金比率。在国企改革加速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建筑央企公告股权激励,也有助于建筑央企国企未来保质保量的增长。